德昂族,于缅甸称巴朗族。是中国、缅甸、泰国的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1985年按照本民族意愿改为德昂族(有岩石的意思)。中国武术梅花拳据称发源于此。

 德昂族,于缅甸称巴朗族。是中国缅甸泰国少数民族。德昂族旧称崩龙族,1985年按照本民族意愿改为德昂族(有岩石的意思)。中国武术梅花拳据称发源于此。


德昂族分布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五县一镇及保山临沧思茅地区的各县,潞西县三合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是德昂族的聚居区。人口接近1.8万人(2000年统计)。


德昂族信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过去男孩儿到10岁便要入寺为僧学习佛经,几年后便可还俗,也有少数升为佛爷。

德昂族人好饮,家家栽有茶树。

民族服饰编辑

德昂族服饰以深色为主,不同支系的妇女服饰不同,主要从其筒裙横条文的颜色来识别。妇女多穿黑色、藏青色的开襟短衫和长裙,头缠包布,佩戴银项圈、耳筒、耳坠、红绒球等首饰。男子多穿大襟的上衣及宽而短的裤子,头缠黑色或白色头巾。少年喜戴大耳坠和银项圈。

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多用藤条编成,染成红、黑、绿等颜色,有的还缠有银丝。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传说古时,德昂族女子是满天飞舞的,男人为留住女子,便用藤篾做成圈套在女人的腰上。现在腰圈已成为德昂族青年的爱情信物。

五彩斑斓的绒球是德昂族的特色饰品。男子的包头巾两端及胸前,妇女的衣服下摆、项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坠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装饰有彩色的绒球。

德昂族还有漆齿纹身之俗。

德昂族人的传统节日也多与佛教有关,最重要的是泼水节。德昂族人的泼水节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四月中旬),除了与傣族泼水节一样要泼水祝福、跳象脚鼓舞外,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