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泰语:ไทย /tʰaj˧/),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傣族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傣语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傣族(傣仂语:ᦺᦑ /tai˥˩/;傣阮语:ᨴᩱ/tai˧/;傣那语:ᥖᥭᥰ /tai˥/;泰语:ไทย或ไท),可以指称泰老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大陆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泰族。傣族是中国大陆跨境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泰语:ไทย /tʰaj˧/),印度阿萨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国大陆境内的傣族,包括有傣泐(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傣阮(云南西双版纳,有几个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体主要位于泰国北部,此外还有老挝北部、缅甸掸邦)、傣龙(即掸族,缅甸掸邦云南德宏)、黑泰(云南金平)、傣痕(云南普洱,傣痕的主体主要位于缅甸掸邦景栋)等等。佤族对傣族称呼为“Siam”[1]。
泰老民族按照地区和文化的不同,有各自的称呼,可以划分为30多个群体,主要的是:
- Shan(掸族 / Tai Long,傣龙)(Tai Yai,傣亚 / 花腰傣、Tai Nüa,傣那/花腰傣);
- Khamti、Tai Laing、Tai Phake、Tai Aiton、Khamyang、Ahom、Turung,分布于印度和印缅边境
- Laos(老族,又有6个支系老龙、老允、老康等等)、Lao Isan(泰国依善地区老族)、Nyaw(泰国依善地区)、Phu Thai(普泰,泰国依善地区和老挝中部)
- Tai Dam(黑傣)、Tai Dón(白泰)、Tai Daeng(红泰)、Phuan(傣Phuan)、Thai Song(松)
- Tai Yuan(傣沅)、Tai Lü(傣泐)、Khun(傣痕)
- Siamese(暹罗泰族)、Southern Thai(泰国南部泰族)、Khorat(呵叻泰族)。
分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内有傣族人口1,261,311(一百二十六万一千三百一十一)人,位列第19大民族。在中国内地,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新平、元江、景谷、金平、双江等县,在保山、镇沅、澜沧、元阳、弥勒、马关等地也有傣族民众散居。[2]另外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新安乡也是傣族聚居地。一部分南下到越南、缅甸与老挝北部。
因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其聚居地位于海拔二千米以下,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南的河谷平原(大盈江、瑞丽江)。
傣族自治地方
傣族乡
中国傣族人口分布
族源与历史
傣族源于中国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汉称其先民为滇国,东汉称为“掸”,唐、宋称黑齿蛮、“ 金齿蛮”、“银齿蛮”、“绣面蛮”、茫蛮、绣脚,“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称“白夷”、“摆夷”、“百夷”。
他们于12世纪曾有自己的国家,称为勐泐(即车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版图至兰纳、老挝与越南西北。国主叫叭真(帕雅真),有四子,小儿子管西双版纳,其他三人分别管泰国的清迈、越南西北、老挝的丰沙里省,他的王国生存至1950年。
习俗
服饰
傣族妇女多数束发,着窄袖短衫和长筒裙,但在芒市等地婚前着短衫,束小围腰,婚后改为穿对襟短衫和黑色筒裙。男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上着短衫,下穿长裤,冬天冷时披毛毯。过去傣族人有纹身的习俗。
节庆
- 泼水节
- 傣族人结婚时要杀牛,并请全村人来到自家吃饭。酒席持续三天。贺者为示感谢,会说一些吉祥话,或送上红包。三天酒席结束后,新郎新娘正式结为夫妻。他们只种一次粮食在冬天结束农耕逸居。
评论
发表评论